关注:(3) 文章数:(7313)
+关注本站 订阅号:106
    天机APP下载中心
易经行为与心理:从容一些,淡定一点,小错偶尔有,大过绝不犯
我到底该怎么办?!

任何人,在人生的不同时期,都有可能问过自己这个问题,很可能问过无数遍!

人生的烦恼、焦虑,大多来自于对命运的不可控,对未来的不可知,对选择的左右为难,对进退的无法把握。勉强做了,又往往将自己置于更纷乱的境地,真是进退维谷,左右为难,到后来甚至于不敢做,不敢为,或者逃避选择,或者胡乱选择,使自己的生命状态处于非常凌乱的境地。
选择的困惑

人心都希望趋吉避凶,但防不胜防,我们常说无妄之灾,天灾人祸,时运不济,那么,到底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呢?

可以肯定地回答:有。还且是经过数千年检验的方法,这就是易经智慧。

易经的智慧,已经深入中华文明的骨髓,不管是否学习过易经,易经在我们的哲学和文化中已经无处不在。孔子在《系辞》中曰:“仁者见之谓之仁,知者见之谓之知。百姓日用而不知,故君子之道鲜矣。”

生活中,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都会找到自己的解决办法,然后演绎自己的人生。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,可来自学习,或来自本能,或来自经验教训,或来自亲友的建议,不一而足。

结果不论成功或失败,大多数朋友对自己的选择其实都不太满意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,但有一点,如果是选择的方法有问题,那无论我们选择什么都已经错了,无论我们如何努力,恐怕都会事与愿违,只会增加无穷无尽的烦恼。

在正式介绍易经之前,我们大致了解一下西方心理学,前几天我发了几篇很早以前写的文章,通过对侠文化心理的分析,简单介绍了弗洛伊德的人格动力系统、荣格的集体潜意识和人格面具,以及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,尽管西方心理学流派众多,但这三家算是比较重要的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,对西方心理学有一个粗线条的了解。
中国七情学说:中国传统上虽然没有心理学这一提法,但《黄帝内经》在相关的病因学论述中,明确将人的情绪因素作为三因病学中的内因,也就是怒喜思悲忧恐惊七情,是致病的内在原因。七情学说在传统医学史上有大量的医疗实践。同时,中国传统的心理健康问题,除传统中医学,还大量存在于儒释道三家的理论中。易经为群经之首,对中国文化、中国传统医学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,我们这次从易经的角度,看看易经将如何协助我们来解决心理冲突的问题。

西方行为心理学与易经行为与心理的区别

严格来说,两者之间毫无关系。西方行为心理学是建立在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的概念基础上,探讨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。而易经探讨的,是中国人的行为模式,心理的作用是协调内心,强化行为的执行力。其实中国人经常问的是我该怎么做,很少关心我该怎么想。这个问题比较复杂,以后会专门讨论。

那么,易经到底能为我们做什么呢?

《论语•述而》:“子曰:加(假)我数年,五十以学易,可以无大过矣。”这句话的前半句历来有争议,一般认为孔子50岁学易,但也有学者认为可能在晚年。不管怎样,我们现在可以明白无误知道孔子对易经的评价:学了易经,可以不犯大错。

这就足够了。

其实,人生只要不犯大错,或者说,在人生的重大选择上不犯大错,那还有什么值得担心的?我们并非圣贤,偶尔有点小错,无关大局。这些小错,也许才是生活中的乐趣所在。

中国人,或多或少都知道易经。但易经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呢?

东汉班固在《汉书•艺文志》中指出:“《易》道深矣,人更三圣,世历三古。” 伏羲画八卦,文王演六十四卦,孔子作《易传》是为三圣,三古是指易经的体系建设经历了上古、中古和下古。

易经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源头,群经之首,对中华文明的诞生、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。近现代以来,易经在西方世界也引起极大的重视,有许多机构也展开了相关的研究,国内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也正在逐渐展开。

易经的地位,简言之,儒道医的渊源,中华文明的源头。当然,风水地理、未卜先知、八字算命、奇门遁甲、吉凶祸福、修仙长生也遵循《易经》。

孔子的《序卦传》为什么重要?

作为易经行为与心理研究的开篇,我们简单介绍一下《序卦传》,这是孔子解释易经六十四卦为什么这样排序的原因。我个人认为这很重要,了解序卦传,就会知道人类社会经历了什么,人生到底要经历些什么,以及我们现在处在什么位置上,至于每个具体的阶段要经历些什么,可以放到具体的卦象中去分析。

我们这样来理解六十四卦,把它看成是六十四个多重宇宙,或者平行的六十四个宇宙,你有可能在这六十四个宇宙中生活。实际上,每一卦有六爻,一共是三百八十四爻,每一爻也是一个世界!我的意思是,你将有可能穿越三百八十四个多重宇宙,或者三百八十四个平行世界。

孔子在《周易•系辞上》曰:“《易》与天地准,故能弥纶天地之道。仰以观于天文,俯以察于地理,是故知幽明之故。原始反终,故知死生之说。精气为物,游魂为变,是故知鬼神之情状。与天地相似,故不违。知周乎万物,而道济天下,故不过。旁行而不流,乐天知命,故不忧。安土敦乎仁,故能爱。”

这段文字非常美,关键在于最后两句,了解易经,可以让我们“乐天知命,故不忧。安土敦乎仁,故能爱。”,也就是可以无忧无虑,还有能去爱的能力。

乐天知命,天是道的意思,一个人真知道今后会碰上什么大关大节,早作准备,那还有什么好担心的?我们的焦虑,大多是来自于对未来的不可知,以及选择的困惑,而易经恰好在这两方面都可能帮助我们,所以可以无忧。无忧即是乐。

“故能爱”三个字非常重要,爱在这里是动词,所以能去爱的意思。是不是觉得有点不一样?土是坤卦的象,像大地一样敦厚而具有仁的品德,就具备爱的能力了。这里的爱,是包括对万物之爱,并不单指男女之爱。

孔子教育弟子,常常因人施教,循循善诱,这样直接下结论的情况不多,可见其对易经的推崇备至。学易确实有一定的难度,也需要相当的时间,如果朋友们限于时间精力,我建议至少要将序卦传看完,以便对人类社会的大致情况,以及人类个体一生中将会碰到的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。(《序卦传》的原文我附在文末,文字并不艰深,书名号中的文字就是六十四卦的卦名。)

需要占卜吗?

《荀子•大略》曰:“善为易者不占。”理解了易经的人,内心不惑,不用占卜。古往今来,真能不惑的人有没有,有,但他们非圣即贤。话说得很清楚了,我们普通人,内心如果有疑惑,总要想法解决吧?不过我到真有一个不占的理由,那就是真正了解了易经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后,确实可以不用占,因为你将碰到的事情,已经清清楚楚了,还占什么?直接做就行了。

我们不可能避免所有的问题,但如果我们事先能知道可能的危险与麻烦,那就有选择的余地,有应对的时间。明白这点,我们就可以从容一些,淡定一点。
赞 0
 
 
    最近浏览

最新评论

你需要登录入才可以回帖  登入  |  会员注册
版权所有: 天机易学院
天机APP下载中心